又一陪90后长大的品牌陷入危机 汇源果汁负债过百亿 或被逼退市

班壮

2019-03-18 08:34   来源:网络整理
 
原标题:又一陪90后长大的品牌陷入危机 汇源果汁负债过百亿 或被逼退市

  2019年新年伊始,汇源果汁就接连披露了公司正在面临的还债难题,面临退市的窘境。

  1月24日汇源公告10亿可换股债券本息违约,随后2月22日再次公告了2亿美元优先票据利息支付困难。如果在3月19日之前不能支付上述利息的话,汇源将构成拖欠利息事件。

  这两个事件很有可能成为压垮汇源的最后一根稻草,引爆汇源果汁的整个资金链问题。

  其实,早在2012年汇源的‘造血’就出现了问题,2013年开始进入了拆东墙补西墙的运营模式。

  到了2017年,公司虽然有1.35亿元净利润但利息支出已达5.46亿元,负债总额已高达114.02亿元,资产负债率51.8%,盈利出现问题。

  在长达六七年的喘息过程中,汇源果汁也没有重新激发其“造血”能力,借款模式下的利息支出不断增大。

  当年的果汁大王何以沦落至此?

  布局

  并购失败埋下债务危机

  1992年至2007年, 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将汇源从一个倒闭的县办罐头厂发展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的老大,甚至带上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作为当时中国少数形成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布局的果汁生产商,汇源100%果汁占据了纯果汁一半的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45%的市场份额,保持着绝的行业领先地位。

  此后朱新礼开始了他产业链的大布局,不断扩大公司的规模。

  早在汇源果汁成立后两年,1994年12月12日,北京汇源食品饮料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2亿元人民币。开启了农业种植上游领域的布局。

  2001年6月28日,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8.3亿元人民币。

  以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汇源开始在农业产业链上的全方位布局,涉及生物技术、饲料、生物大数据开发、粮食、蔬菜、干鲜果品种植、与农业相关的旅游产业和养老产业等,实际控股的公司有十几家。

  2006年,汇源集团以2.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汇源果汁35%的股权,引入法国达能、美国华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等基石投资者筹划在香港上市,这次融资不仅让汇源果汁估值上涨至6.28亿美元,也在更大程度上助力了汇源在农业投资上的纵横捭阖。

  据《时代周报》报道,当时汇源果汁投资20多亿元巨额资金新建工厂,准备转型做上游的纯果汁原料供应商。同期(2007年)汇源投融资现金流也显示出其进行了一轮较大的投资。

  在朱新礼看来,种果树做农业里面存在规模化的商业机会,所以卖掉汇源获取更多的现金流也就顺理成章。

  然而,整个并购过程中的策略性失误,却直接把汇源带入了连续性的问题旋涡。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拟以每股现金作价12.2港元,总计约179.2亿港元(约合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在朱新礼看来,“出售汇源果汁饮料灌装业务的目的是把筹集的179.2亿港元投入到更上游的现代农业,帮助中国更多农村、农民实现规模化、科技化与品牌化经营。同时,还可以借助可口可乐的全球营销网络,把中国的浓缩果汁和果浆输送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去。”

  为配合这一收购,汇源不仅在上游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同时汇源果汁也大幅削减了与可口可乐重复的销售渠道及销售人员,当时的财报显示,2007年底,汇源员工总人数为9722人,销售人员为3926人,到2008年底总人数为4935人,销售人员仅剩1160人。

  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认定可口可乐收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依据《反垄断法》做出了禁止收购的裁定。

  在此之后,汇源果汁不得不重新建立销售渠道,员工暴增上万人。原先定位为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的大量投资出现问题,加上产销不平衡带来的产能利用不足,直接影响到了汇源的利润。

  自此之后,作为果汁业龙头的汇源果汁开始一蹶不振,业绩停滞不前。

  但接下来的10年间,朱新礼并没有放弃汇源的大农业梦。截至目前,汇源集团已在全国10多个省规划与建设了20多个农业产业园区项目。

  北至黑龙江伊春、虎林,南至云南普洱、海南陵水,西到新疆布尔津,东到吉林柳河县,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其中,在湖北钟祥规划并建设了汇源目前最大的生态绿色产业园,投资规模高达142亿元。

  但是,由于大量项目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回收周期相对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企业的现金流。

  2018年3月29日,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发布了一则公告,承认上市公司违规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42.75亿元短期贷款,以便后者应对临时营运资金需要或还债。

  北京汇源饮料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兼董事长朱新礼的关联公司。朱新礼持有上市的汇源果汁65.03%的股份,此举直接引发了汇源果汁的停牌

  困局

  高市场占有率下的低利润率

  目前,停牌11个月的汇源果汁,在违规向关联公司提供本金约42.82亿元巨额贷款后,又面临10.2亿港元的可转债违约。仅2019年该公司就有四只债券会陆续到期,总金额约30亿元人民币。

  但是,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崛起的汇源果汁何以会陷入盈利困境呢?而盈利困境引发的债务危机,又是如何将2009年估值已高达36.36亿美元的汇源果汁拉入了为几亿美元利息发愁的境况?

  汇源果汁的收入分为四个部分,100%果汁、中浓度果汁、果汁饮料(即低浓度果汁)及其他。

  其中,公司100%果汁占收入的比重持续增大,从2009年22.56%的水平上升到2016年35.15%,成为公司收入来源最大的产品板块。同时,中果及低果占比持续下滑,分别下降20%、10%。其他产品占比有一定提升,主要包括水及其他饮料产品。

  公开信息显示:汇源果汁在中国果汁市场长期占据领先地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100%纯果汁及中浓度果汁的细分品类市场上,按销量和销售额计算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宝座。

  根据尼尔森市场调研数据,2016年,中国100%果汁市场,按销量计算份额,汇源占据53.4%,第二名为29.5%。按销售额计算,汇源同样在份额上领先(44.2%)。在中浓度果汁市场,汇源的领先优势虽然不及纯果汁,但仍然是市场份额第一。

  此外,如果单从产品布局来看,100%果汁的营养价值最高,售价最高,毛利率也是最高的,这意味着汇源果汁在收入结构是非常合理的,反映在报表上就是毛利率持续上升。

  快消行业往往受制于一个市场占有率法则,即“蓝彻思特法则”,在市场上具备压倒性优势的企业往往拥有超过行业的利润率。

(责编:admin)